close
內容來自sohu新聞
商務部:2015年中國貿易降幅預計低於全球平均水平
11月5日,商務部發佈《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(2015年秋季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。《報告》回顧瞭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運行情況,並展望瞭2015年全年和2016年中國外貿發展趨勢。
《報告》認為,綜合各方面因素,預計2015年中國出口規模將與上年基本持平。從全球范圍看,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相對較好,降幅低於全球貿易平均降幅,也低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外貿降幅。2016年,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復雜,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,傳統競爭優勢繼續弱化,貿易摩擦有所加劇,但中國外貿發展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優化,外貿競爭新優勢和新動能也在不斷積累。
《報告》指出,面對外貿發展的復雜形勢,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擴大對外開放,鼓勵發展對外貿易,著力破解制約外貿發展的深層次矛盾,著力結構調整和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,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,加快推進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,繼續加強進口,深化與經貿夥伴務實合作,為外貿企業提升信心、穩定國際市場份額創造更多有利條件。
附:《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(2015年秋季)》
2015年前三季度對外貿易運行情況
2015年前三季度,中國進出口總額17.87萬億元人民幣,比上年同期下降7.9%。其中,出口10.24萬億元,下降1.8%;進口7.63萬億元,下降15.1%。貿易順差2.6萬億元,擴大82.1%。按美元計,中國進出口總額2.9萬億美元,下降8.1%。其中,出口1.66萬億美元,下降1.9%;進口1.24萬億美元,下降15.3%。貿易順差4241億美元,擴大82.3%。
前三季度外貿運行呈現如下特點:
(一)出口占全球份額上升,近期降幅收窄
2015年一季度,中國出口增長4.7%(以下均以美元計算)。二、三季度,出口分別下降2.1%和5.9%。出口由增長轉為下降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從外部環境看,世界經濟復蘇勢頭趨緩,特別是美國增長率不如預期強勁,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傢連續五年增速放慢,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對中國出口形成較大沖擊。從內因看,外貿綜合成本居高不下,傳統競爭優勢繼續削弱。加上前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,出口進一步受到抑制。隨著穩增長措施逐步落實和簡政放權、鼓勵創新等改革措施的持續推進,三季度月度出口降幅逐月收窄,8、9月出口降幅從7月的8.4%逐月收窄至5.5%和3.7%。中國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,據世貿組織[微博]統計,上半年中國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為13.1%,比上年同期提高1.8個百分點。
(二)一般貿易出口保持增長,民營企業出口超過外資企業
前三季度,一般貿易出口9013.9億美元,增長2.5%,比整體出口增速快4.4個百分點,占整體出口的比重為54.2%,較上年同期擴大2.1個百分點。加工貿易出口5775.6億美元,下降8.8%,占整體出口比重為34.7%,比去年縮小2.5個百分點。一般貿易出口增速顯著快於加工貿易,顯示外貿企業自主開拓國際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,貿易方式繼續優化。
隨著各項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實,企業經營環境進一步改善,通關效率和貿易便利化程度日益提高,民營企業活力持續釋放,首次超過外資企業成為最大出口主體。前三季度,民營企業出口7460.9億美元,比外資企業多出口92.4億美元,增長2.1%,比外資企業出口增速高7.2個百分點。
(三)機電產品出口保持增長,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有所下降
前三季度,機電產品出口9508.2億美元,增長1.2%,占出口總額的57.1%,是當前拉動中國出口增長的主要力量。裝備制造成為出口亮點,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增長約10%,鐵路設備出口到全球80多個國傢,電力設備出口到全球50多個國傢,並進入美歐等中高端市場。這是外貿企業加快產品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步伐,努力擴大高端制造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重要體現。
受勞動力成本上漲、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,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有所下降。前三季度,紡織品、服裝、箱包、鞋類、玩具、傢具、塑料制品等7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3509.5億美元,下降2.3%,占中國出口總額的21.1%。
(四)對傳統市場出口明顯分化,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傢出口好於總體出口
對傳統市場出口明顯分化。主要發達經濟體中,除美國需求有所增長外,其他經濟體需求普遍疲弱。前三季度,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為3027.6億美元,同比增長6%,實現正增長,對歐盟、日本和香港地區出口額分別為2622.5億美元、1005.1億美元和2242.9億美元,同比分別下降4.3%、9.7%和11.5%。對新興經濟體出口情況總體略好於發達經濟體,對東盟、印度、南非出口分別增長6%、9%和8%。
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傢出口降幅低於總體出口。前三季度,中國對沿線國傢出口4550億美元,同比下降1.5%,低於同期對全球出口降幅0.4個百分點,占同期中國出口總額的27.3%。
(五)部分沿海外貿大省出口穩增長、調結構成效顯現,一些中西部省份出口快速增長
近年來,中國廣東、江蘇等外貿大省主動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,加快外貿轉方式和調結構,積極采取措施促進外貿穩定增長,大力推動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,成效逐步顯現。今年前三季度,廣東、浙江、福建出口分別增長0.8%、1.1%和2.2%。中西部地區加快承接東部地區外向型產業轉移,部分省份出口實現高速增長。前三季度,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出口分別增長14.6%、14.3%、9.3%和18.7%。
註:東部11省市包括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遼寧、上海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山東、廣東和海南;中部8省市包括山西、吉林、黑龍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和湖南;西部12省市、自治區包括內蒙古、廣西、四川、重慶、貴州、雲南、西藏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寧夏和新疆。
(六)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,貿易條件明顯改善
前三季度,中國進口總體下降幅度較大(見專欄一)。其中,機電產品、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分別下降6.2%和1.5%。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,中國大宗商品進口額全面下降,但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。其中,原油、成品油、大豆進口量分別增長8.8%、4.7%和13.1%,為緩解國際貿易的下滑作出瞭貢獻。進口價格的下降也節約瞭中國的外匯支出,降低瞭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,原油、成品油、鐵礦砂等10種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共節約外匯1561億美元。
在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跌的情況下,中國貿易條件明顯改善,對外貿易效益有所提升。前三季度,中國出口價格總體下跌1%,明顯小於同期進口價格11.6%的下跌幅度。由此測算,前三季度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12,這意味著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12%的進口商品。
註: *“機電產品”和“高新技術產品”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。
2015年全年對外貿易形勢預測
(一)國際環境
2015年,世界經濟復蘇勢頭明顯減弱,增速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。發達國傢生產率增長緩慢,投資需求不足,金融市場信心不夠穩固,經濟復蘇弱於預期。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傢內需不振,出口萎縮,資本外流,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[微博](IMF[微博])最新預計,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3.1%,增速較2014年低0.3個百分點。全球貿易下滑較宏觀經濟更嚴重,據世界貿易組織[微博](WTO[微博])統計,2015年上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下降0.7%。9月末,WTO將2015年全球貿易量增長預期從此前的3.3%下調至2.8%,連續第4年低於3%,同時表示若新興經濟體經濟繼續減速,不排除進一步下調全球貿易增速的可能。
美國經濟復蘇相對較好但並不穩固。受嚴寒天氣、美元升值等因素影響,美國一季度GDP環比折年率僅增長0.6%。二季度,美國經濟強勁反彈,GDP環比折年率增長3.9%。下半年,美國經濟復蘇勢頭出現減弱跡象。9月制造業PMI從8月的51.1降至50.2,為2013年5月最低。9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僅14.2萬人,不及預期的20萬人,為20個月以來的次低水平;消費者物價指數環比下降0.2%,連續兩月環比下降,通縮壓力有所顯現。市場普遍預期,受上述多重因素影響,美聯儲年內加息的可能性降低。IMF預計,2015年美國GDP增速為2.6%,較2014年低0.2個百分點。
歐元區經濟有所企穩。受益於寬松的貨幣政策、弱勢歐元和原油等初級產品價格下跌,歐元區經濟指標總體呈好轉趨勢,經濟增速企穩。一季度,歐元區GDP同比增長1.2%。二季度增速進一步上升至1.5%。當前,歐元區銀行信貸持續下降趨勢已得到扭轉,企業經營環境明顯改善。但歐元區經濟中的結構性痼疾難消,經濟進一步回升難度較大。8月歐元區失業率為11%,遠高於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,也高於危機前自身正常水平。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-7.1%,較8月下滑0.2個百分點。2015年二季度末,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為92.2%,較一季度末92.7%有所下降。近期,敘利亞沖突引發的難民問題持續發酵,給歐元區增添瞭新的不穩定因素。IMF10月份預測,2015年歐元區經濟增長1.5%,較7月份預測提高瞭0.3個百分點。
日本經濟復蘇出現反復。在企業投資信心上揚、出口較快增長等因素的帶動下,一季度日本經濟環比折年率增長4.5%。二季度,日本經濟再次陷入萎縮,環比折年率下降1.2%。下半年以來,日本經濟數據中的消極跡象仍較為突出。9月,制造業PMI從8月的51.7降至51,三個月來首次下降,反映制造業擴張放緩,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從8月的51.6降至47.8,跌至50的榮枯線以下,為2013年2月以來最大降幅。IMF10月份預測,2015年日本經濟增長0.6%,較7月份預測下調瞭0.2個百分點。
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。2015年以來,新興經濟體經濟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沖擊,大宗商品價格下跌、金融市場震蕩、地緣政治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尤為突出。除少數國傢和地區外,新興經濟體增長普遍放緩。能源資源輸出國經濟下滑最為嚴重,巴西、俄羅斯經濟陷入“滯脹”狀態。亞洲新興經濟體表現相對較好,印度、印尼和馬來西亞二季度經濟同比分別增長7%、4.7%和4.9%。IMF預計,2015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傢增長4%,較2014年低0.6個百分點。
(二)國內環境
2015年以來,面對全球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困難局面,中國政府立足國內、國際兩個大局,科學統籌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,實施有效的區間調控、定向調控、相機調控,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,大力推進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,積極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,經濟運行總體平穩,呈現穩中有進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。前三季度,中國GDP同比增長6.9%,國民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。產業結構繼續優化。前三季度,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1.4%,較去年同期提高2.3個百分點,高於第二產業10.8個百分點。工業生產基本平穩。前三季度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2%,較去年同期回落2.3個百分點。投資增速有所回落。前三季度,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同比增長10.3%,較去年同期回落5.8個百分點。其中民間投資增長10.4%,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4.8%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.6%。居民消費穩中有增。前三季度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.5%,較去年同期下降1.5個百分點。網上零售額增長36.2%,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25.7個百分點。消費價格基本穩定。前三季度,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.4%,較去年同期回落0.7個百分點;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%,降幅較去年同期擴大3.4個百分點;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.9%,降幅較去年同期擴大4.1個百分點。貨幣信貸平穩增長。9月末,廣義貨幣(M2)同比增長13.1%,較去年同期提高0.2個百分點。
(三)四季度及全年外貿形勢預測
四季度中國所面臨的外貿形勢依然嚴峻,外需疲弱、內需不振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共同影響中國外貿增長。
出口方面,世界經濟先行指標呈現放緩跡象,預示全球需求不足局面沒有明顯好轉。2015年9月,J.P。摩根全球制造業PMI降至50.6,是2013年7月以來最低值。同時,考慮到上年四季度出口基數較高,今年四季度出口實現較快增長有一定難度。
進口方面,中國工業生產、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呈現企穩趨勢,加強進口的政策效果逐步顯現,將對進口形成支撐。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蕩,繼續抑制進口金額增長。
綜合考慮,預計2015年全年中國出口規模將基本與上年持平,全年進口將呈現較大幅度下降,並拖累總體進出口出現下降。但從全球范圍看,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相對較好,降幅低於全球貿易平均降幅,也低永和農地貸款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外貿降幅。2015年前7個月,中國出口小幅下降0.8%,而歐盟、美國和日本出口則分別下降14.3%、5.4%和8.4%。預計2015年全年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有望繼續擴大。
2016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態勢分析
(一)外部環境
低增長局面難有根本改變。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尚未找到新的強勁增長點,全球勞動生產率增長減速,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。經過多年的政策寬松後,各國宏觀經濟刺激政策的積極效應普遍遞減,而負面影響上升,不少國傢宏觀調控陷入兩難境地。在全球經濟總體弱勢復蘇的大背景下,不同國傢之間經濟狀況的差異擴大。發達國傢經濟增速從低谷緩慢爬升,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增強;新興經濟體難以恢復到前幾年的較高水平,大宗商品價格下跌、資本外流等還可能加大其下行壓力。IMF預計,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僅略有提高,為3.6%。其中,發達國傢增長2.2%,較2015年上升0.2個百分點;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傢增長4.5%,較2015年提高0.5個百分點。
美聯儲加息可能引發國際商品和金融市場新一輪震蕩。隨著美國經濟逐步恢復,美聯儲加息時點日益臨近。美聯儲加息可能推動美元進入較長的升值周期,吸引國際資本回流美國,引發國際商品和金融市場深度調整。從歷史經驗看,在美元升值周期,大宗商品價格易跌難漲,新興金融市場往往經歷資金凈流出局面。新興經濟體在調整中首當其沖,一方面能源資源出口收入銳減,另一方面資金外流導致外匯儲備減少、貨幣貶值。目前不少新興經濟體經濟正處於困難階段,結構性改革進展遲緩,經濟增長動力欠缺,財政金融狀況比較脆弱,在美聯儲加息的沖擊下,部分國傢和地區不排除發生區域性危機的可能。
國際貿易格局發生重大變化。隨著自動制造、智能制造技術的快速發展,勞動力成本在制造業競爭優勢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,部分跨國公司出於貼近消費市場等考慮,從離岸生產轉向近岸、在岸生產,縮短全球供應鏈。與此同時,發達國傢推進“再工業化”戰略,國內生產能力提升。受這些因素影響,近年來國際貿易發展滯後於經濟增長,特別是發達國傢經濟增長對進口的拉動作用下降。在經貿規則領域,多邊貿易體制艱難推進,2013年底達成的“巴厘一攬子協議”尚在落實之中(見專欄二),多哈回合仍面臨較大阻力。全球范圍內自由貿易區迅猛發展,包括12個成員國的《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》(TPP)於10月5日完成實質性談判,一旦建成將成為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(見專欄三)。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形式,自由貿易區具有貿易創造效應,對促進成員間經濟融合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,但客觀上也可能產生貿易轉移效應,對成員國與區外國傢的合作造成一定沖擊。
(二)面臨的主要困難
國際市場需求不足。發達國傢投資活動低迷,對能源資源、中間產品、機械設備的需求不振,嚴重拖累投資品國際貿易增長。2012年至2014年,發達國傢投資平均增長1.3%,比2009年至2011年平均增速低8個百分點。在經濟低增長的環境下,發達國傢消費者對擴大消費支出態度較為謹慎,耐用品消費增長有限;新興經濟體經濟出現較大波動,收入增長明顯放緩,消費市場需求下滑,消費品國際貿易缺乏強勁的增長動能。WTO預計,2016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3.9%,仍將低於過去20年5%的平均水平。其中,發達國傢出口增長3.9%,發展中國傢出口增長3.8%。
中國傳統競爭優勢進一步弱化。近年來,中國勞動力、土地等要素成本延續上升態勢,嚴重削弱瞭出口企業競爭力。目前,廣東等沿海省份制造企業普通工人的月平均工資約為600美元,是部分東南亞國傢的2倍以上。如綜合考慮土地、能源價格等因素,成本差距還將進一步擴大。東南亞、南亞等新興經濟體承接出口加工產能轉移,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能力提升,在發達國傢市場對中國產品形成競爭和替代。2015年前8個月,中國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從2013年同期的47.7%下滑至46.7%,同期越南從7.0%提高到8.8%,印度從3.6%提高到3.8%。
貿易摩擦有所加劇。國際金融危機以來,市場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,一些國傢采取設置貿易壁壘等非常規手段搶占國際市場,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高發的勢頭一直沒有明顯緩解。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,金融危機以來,二十國集團成員出臺的貿易限制措施中,約80%仍在實施,影響全球4%左右的進口。中國一直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。據世貿組織統計,2014年世貿組織成員采取的所有貿易救濟措施中,涉及中國的超過30%。中國的鋼鐵、新能源等支柱產品成為遭受國外貿易摩擦的重點,對出口的影響有所加深。此外,還有一些國傢為取得競爭優勢,推動本幣大幅貶值,助長“貨幣戰”隱患。
(三)新的增長動力
新的競爭優勢正在積累。中國具備跨國化經營能力的企業群體日益壯大,更加註重品牌建設。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不斷提高,裝備制造業成為新的增長熱點。民營企業活力不斷迸發,積極向高端產業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拓展。中西部地區外向型產業鏈日益完善,外貿發展能力持續增強。跨境電子商務、市場采購貿易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外貿新型商業模式蓬勃發展。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數據顯示,2015年上半年,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42.8%,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7.3%。
對外開放進程深入推進。中國提出的“一帶一路”合作倡議、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進入實施階段,對外貿易與對外投資相互促進的局面正在形成,為外貿發展增添瞭新的動能。中國積極發展多雙邊經貿關系,截至目前已與22個國傢和地區達成14個自貿協定,並與有關國傢共同推進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》(以下簡稱RCEP)、中日韓自貿區、中國-東盟自貿區升級等談判取得進展。中國積極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,擴展上海自貿試驗區區域范圍,在廣東、天津、福建新設3個自貿試驗區,逐步推廣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成果,提高貿易便利化、自由化水平。對外開放的深入推進,為中國外貿發展營造瞭良好的制度環境。
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落實見效。2014年以來,針對進出口的不利形勢,中國政府出臺瞭多項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,在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、穩定人民幣匯率、推進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、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、改善融資服務、優化進口關稅結構、優化出口退稅率結構、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等方面做出瞭巨大的努力。隨著外貿穩增長各項舉措的逐步落實見效,中國外貿發展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優化,進出口企業的信心增強,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。
(四)2016年外貿發展形勢判斷
2012年以來,中國對外貿易連續4年處於個位數增長甚至更低的區間,這在改革開放以來還是首次。出現這一局面,有外部環境不利的因素,也與中國競爭優勢轉換、外貿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期有關。隨著廣大進出口企業轉型升級意識增強、進程加快,中國外貿有基礎、有條件渡過困難局面,在新的增長區間實現平穩健康發展。2014年,中國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額為12.4%,與一些發達國傢的歷史峰值相比仍存在差距。隻要外貿政策有力得當、企業主動調整轉型,2016年中國外貿增速有望繼續高於全球貿易增速,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將穩中有升。
面對外貿發展面臨的復雜形勢,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擴大對外開放,鼓勵發展對外貿易,著力破解制約外貿發展的深層次矛盾,著力結構調整和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。相關部門將抓緊貫徹落實已出臺政策,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,減輕進出口企業負擔。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,提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、質量檔次和品牌附加值,促進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梯度轉移。加快推進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,帶動中小企業出口。繼續加強進口,發揮進口對國內產業技術升級和擴大消費的積極作用。不斷擴大對外開放,加強與經貿夥伴務實合作,為進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條件。
新聞來源http://finance.sina.com.cn/china/20151105/173023689297.shtml
商務部:2015年中國貿易降幅預計低於全球平均水平
11月5日,商務部發佈《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(2015年秋季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。《報告》回顧瞭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運行情況,並展望瞭2015年全年和2016年中國外貿發展趨勢。
《報告》認為,綜合各方面因素,預計2015年中國出口規模將與上年基本持平。從全球范圍看,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相對較好,降幅低於全球貿易平均降幅,也低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外貿降幅。2016年,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復雜,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,傳統競爭優勢繼續弱化,貿易摩擦有所加劇,但中國外貿發展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優化,外貿競爭新優勢和新動能也在不斷積累。
《報告》指出,面對外貿發展的復雜形勢,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擴大對外開放,鼓勵發展對外貿易,著力破解制約外貿發展的深層次矛盾,著力結構調整和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,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,加快推進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,繼續加強進口,深化與經貿夥伴務實合作,為外貿企業提升信心、穩定國際市場份額創造更多有利條件。
附:《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(2015年秋季)》
2015年前三季度對外貿易運行情況
2015年前三季度,中國進出口總額17.87萬億元人民幣,比上年同期下降7.9%。其中,出口10.24萬億元,下降1.8%;進口7.63萬億元,下降15.1%。貿易順差2.6萬億元,擴大82.1%。按美元計,中國進出口總額2.9萬億美元,下降8.1%。其中,出口1.66萬億美元,下降1.9%;進口1.24萬億美元,下降15.3%。貿易順差4241億美元,擴大82.3%。
前三季度外貿運行呈現如下特點:
(一)出口占全球份額上升,近期降幅收窄
2015年一季度,中國出口增長4.7%(以下均以美元計算)。二、三季度,出口分別下降2.1%和5.9%。出口由增長轉為下降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從外部環境看,世界經濟復蘇勢頭趨緩,特別是美國增長率不如預期強勁,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傢連續五年增速放慢,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對中國出口形成較大沖擊。從內因看,外貿綜合成本居高不下,傳統競爭優勢繼續削弱。加上前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,出口進一步受到抑制。隨著穩增長措施逐步落實和簡政放權、鼓勵創新等改革措施的持續推進,三季度月度出口降幅逐月收窄,8、9月出口降幅從7月的8.4%逐月收窄至5.5%和3.7%。中國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,據世貿組織[微博]統計,上半年中國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為13.1%,比上年同期提高1.8個百分點。
圖 1 2014年以來中國月度進、出口增速
圖 2 2012年以來中國季度進、出口增速
(二)一般貿易出口保持增長,民營企業出口超過外資企業
前三季度,一般貿易出口9013.9億美元,增長2.5%,比整體出口增速快4.4個百分點,占整體出口的比重為54.2%,較上年同期擴大2.1個百分點。加工貿易出口5775.6億美元,下降8.8%,占整體出口比重為34.7%,比去年縮小2.5個百分點。一般貿易出口增速顯著快於加工貿易,顯示外貿企業自主開拓國際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,貿易方式繼續優化。
隨著各項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實,企業經營環境進一步改善,通關效率和貿易便利化程度日益提高,民營企業活力持續釋放,首次超過外資企業成為最大出口主體。前三季度,民營企業出口7460.9億美元,比外資企業多出口92.4億美元,增長2.1%,比外資企業出口增速高7.2個百分點。
表 1 2015年1-9月中國進出口貿易方式和企業性質情況
出口 | 進口 | ||||||
項目 | 金額 | 同比增長(%) | 占比(%) | 金額 | 同比增長(%) | 占比(%) | |
(億美元) | (億美元) | ||||||
總值 | 16641.2 | -1.9 | 100 | 12400.3 | -15.3 | 100 | |
一般貿易 | 9013.9 | 2.5 | 54.2 | 6943.1 | -17.5 | 56 | |
貿易方式 | 加工貿易 | 5775.6 | -8.8 | 34.7 | 3241.7 | -13.8 | 26.1 |
其他貿易 | 1851.7 | 1 | 11.1 | 2215.5 | -10.1 | 17.9 | |
國有企業 | 1812 | -4.4 | 10.9 | 3097 | -17.6 | 25.0 | |
企業性質 | 外商投資企業 | 7369 | -5.1 | 44.3 | 6165 | -8.2 | 49.7 |
其他企業 | 7461 | 2.1 | 44.8 | 3138 | -24.6 | 25.3 |
(三)機電產品出口保持增長,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有所下降
前三季度,機電產品出口9508.2億美元,增長1.2%,占出口總額的57.1%,是當前拉動中國出口增長的主要力量。裝備制造成為出口亮點,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增長約10%,鐵路設備出口到全球80多個國傢,電力設備出口到全球50多個國傢,並進入美歐等中高端市場。這是外貿企業加快產品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步伐,努力擴大高端制造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重要體現。
受勞動力成本上漲、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,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有所下降。前三季度,紡織品、服裝、箱包、鞋類、玩具、傢具、塑料制品等7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3509.5億美元,下降2.3%,占中國出口總額的21.1%。
表2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
商品名稱 | 單位 | 數量 | 同比增長(%) | 金額 (億美元) | 同比增長(%) |
煤及褐煤 | 萬噸 | 402.1 | -7.9 | 3.9 | -27 |
鋼材 | 萬噸 | 8311.4 | 27.2 | 486.6 | -4.8 |
紡織紗線、織物及制品 | - | - | - | 818.6 | -1.5 |
服裝及衣著附件 | - | - | - | 1294.7 | -6.7 |
鞋類 | 萬噸 | 343.7 | -7.9 | 407.8 | -4.3 |
傢具及其零件 | - | - | - | 386.8 | 3.8 |
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 | 萬臺 | 124814.4 | -9 | 1103.4 | -13.7 |
手持無線電話機及其零件 | - | - | - | 1049.3 | 13.3 |
液晶顯示板 | 百萬個 | 1677.3 | -6.8 | 227.7 | -4.6 |
汽車及汽車底盤 | 萬輛 | 57.1 | -15.3 | 86.9 | -4.5 |
汽車零配件 | - | - | - | 352.7 | -4.1 |
*機電產品 | - | - | - | 9508.2 | 1.2 |
*高新技術產品 | - | - | - | 4623.5 | -0.3 |
圖 3 2014年以來中國重點商品月度出口增速
(四)對傳統市場出口明顯分化,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傢出口好於總體出口
對傳統市場出口明顯分化。主要發達經濟體中,除美國需求有所增長外,其他經濟體需求普遍疲弱。前三季度,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為3027.6億美元,同比增長6%,實現正增長,對歐盟、日本和香港地區出口額分別為2622.5億美元、1005.1億美元和2242.9億美元,同比分別下降4.3%、9.7%和11.5%。對新興經濟體出口情況總體略好於發達經濟體,對東盟、印度、南非出口分別增長6%、9%和8%。
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傢出口降幅低於總體出口。前三季度,中國對沿線國傢出口4550億美元,同比下降1.5%,低於同期對全球出口降幅0.4個百分點,占同期中國出口總額的27.3%。
圖 4 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額及比重
(五)部分沿海外貿大省出口穩增長、調結構成效顯現,一些中西部省份出口快速增長
近年來,中國廣東、江蘇等外貿大省主動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,加快外貿轉方式和調結構,積極采取措施促進外貿穩定增長,大力推動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,成效逐步顯現。今年前三季度,廣東、浙江、福建出口分別增長0.8%、1.1%和2.2%。中西部地區加快承接東部地區外向型產業轉移,部分省份出口實現高速增長。前三季度,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出口分別增長14.6%、14.3%、9.3%和18.7%。
表3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東中西部進出口情況
進出口額 (億美元) | 同比增長(%) | 占比(%) | 出口額(億美元) | 同比增長(%) | 占比(%) | 進口額(億美元) | 同比增長(%) | 占比(%) | |
全國 | 29041.4 | -8.1 | 100.0 | 16641.2 | -1.9 | 100.0 | 124000.3 | -15.3 | 100.0 |
東部 | 24809.5 | -8.0 | 85.4 | 13925.5 | -1.6 | 83.7 | 10884.0 | -15.1 | 87.8 |
中部 | 2091.4 | -5.0 | 7.2 | 1264.4 | 0.3 | 7.6 | 827 | -12.2 | 6.7 |
西部 | 2140.6 | -12.0 | 7.4 | 1451.3 | -6.3 | 8.7 | 689.3 | -21.9 | 5.6 |
註:東部11省市包括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遼寧、上海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山東、廣東和海南;中部8省市包括山西、吉林、黑龍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和湖南;西部12省市、自治區包括內蒙古、廣西、四川、重慶、貴州、雲南、西藏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寧夏和新疆。
(六)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,貿易條件明顯改善
前三季度,中國進口總體下降幅度較大(見專欄一)。其中,機電產品、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分別下降6.2%和1.5%。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,中國大宗商品進口額全面下降,但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。其中,原油、成品油、大豆進口量分別增長8.8%、4.7%和13.1%,為緩解國際貿易的下滑作出瞭貢獻。進口價格的下降也節約瞭中國的外匯支出,降低瞭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,原油、成品油、鐵礦砂等10種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共節約外匯1561億美元。
在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跌的情況下,中國貿易條件明顯改善,對外貿易效益有所提升。前三季度,中國出口價格總體下跌1%,明顯小於同期進口價格11.6%的下跌幅度。由此測算,前三季度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12,這意味著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12%的進口商品。
表4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口主要商品量值表
商品名稱 | 單位 | 數量 | 同比增長(%) | 金額 (億美元) | 同比增長(%) |
大豆 | 萬噸 | 5964.8 | 13.1 | 260.9 | -15.5 |
食用植物油 | 萬噸 | 493.2 | -4.1 | 37.5 | -21.9 |
鐵礦砂及其精礦 | 萬噸 | 69904.7 | - | 435.6 | -42 |
原油 | 萬噸 | 24862 | 8.8 | 1049.2 | -40.9 |
成品油 | 萬噸 | 2318.8 | 4.7 | 114.2 | -36.5 |
初級形狀的塑料 | 萬噸 | 1960.1 | 2.1 | 344.7 | -12.2 |
鋼材 | 萬噸 | 973.4 | -11.6 | 111.5 | -18.7 |
未鍛造的銅及銅材 | 萬噸 | 339.4 | -5.5 | 214.0 | -20 |
汽車和汽車底盤 | 萬輛 | 81.9 | -23.1 | 340.9 | -25.2 |
*機電產品 | - | - | - | 5881.1 | -6.2 |
*高新技術產品 | - | - | - | 3955.8 | -1.5 |
註: *“機電產品”和“高新技術產品”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。
2015年全年對外貿易形勢預測
(一)國際環境
2015年,世界經濟復蘇勢頭明顯減弱,增速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。發達國傢生產率增長緩慢,投資需求不足,金融市場信心不夠穩固,經濟復蘇弱於預期。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傢內需不振,出口萎縮,資本外流,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[微博](IMF[微博])最新預計,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3.1%,增速較2014年低0.3個百分點。全球貿易下滑較宏觀經濟更嚴重,據世界貿易組織[微博](WTO[微博])統計,2015年上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下降0.7%。9月末,WTO將2015年全球貿易量增長預期從此前的3.3%下調至2.8%,連續第4年低於3%,同時表示若新興經濟體經濟繼續減速,不排除進一步下調全球貿易增速的可能。
美國經濟復蘇相對較好但並不穩固。受嚴寒天氣、美元升值等因素影響,美國一季度GDP環比折年率僅增長0.6%。二季度,美國經濟強勁反彈,GDP環比折年率增長3.9%。下半年,美國經濟復蘇勢頭出現減弱跡象。9月制造業PMI從8月的51.1降至50.2,為2013年5月最低。9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僅14.2萬人,不及預期的20萬人,為20個月以來的次低水平;消費者物價指數環比下降0.2%,連續兩月環比下降,通縮壓力有所顯現。市場普遍預期,受上述多重因素影響,美聯儲年內加息的可能性降低。IMF預計,2015年美國GDP增速為2.6%,較2014年低0.2個百分點。
歐元區經濟有所企穩。受益於寬松的貨幣政策、弱勢歐元和原油等初級產品價格下跌,歐元區經濟指標總體呈好轉趨勢,經濟增速企穩。一季度,歐元區GDP同比增長1.2%。二季度增速進一步上升至1.5%。當前,歐元區銀行信貸持續下降趨勢已得到扭轉,企業經營環境明顯改善。但歐元區經濟中的結構性痼疾難消,經濟進一步回升難度較大。8月歐元區失業率為11%,遠高於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,也高於危機前自身正常水平。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-7.1%,較8月下滑0.2個百分點。2015年二季度末,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為92.2%,較一季度末92.7%有所下降。近期,敘利亞沖突引發的難民問題持續發酵,給歐元區增添瞭新的不穩定因素。IMF10月份預測,2015年歐元區經濟增長1.5%,較7月份預測提高瞭0.3個百分點。
日本經濟復蘇出現反復。在企業投資信心上揚、出口較快增長等因素的帶動下,一季度日本經濟環比折年率增長4.5%。二季度,日本經濟再次陷入萎縮,環比折年率下降1.2%。下半年以來,日本經濟數據中的消極跡象仍較為突出。9月,制造業PMI從8月的51.7降至51,三個月來首次下降,反映制造業擴張放緩,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從8月的51.6降至47.8,跌至50的榮枯線以下,為2013年2月以來最大降幅。IMF10月份預測,2015年日本經濟增長0.6%,較7月份預測下調瞭0.2個百分點。
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。2015年以來,新興經濟體經濟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沖擊,大宗商品價格下跌、金融市場震蕩、地緣政治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尤為突出。除少數國傢和地區外,新興經濟體增長普遍放緩。能源資源輸出國經濟下滑最為嚴重,巴西、俄羅斯經濟陷入“滯脹”狀態。亞洲新興經濟體表現相對較好,印度、印尼和馬來西亞二季度經濟同比分別增長7%、4.7%和4.9%。IMF預計,2015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傢增長4%,較2014年低0.6個百分點。
(二)國內環境
2015年以來,面對全球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困難局面,中國政府立足國內、國際兩個大局,科學統籌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,實施有效的區間調控、定向調控、相機調控,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,大力推進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,積極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,經濟運行總體平穩,呈現穩中有進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。前三季度,中國GDP同比增長6.9%,國民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。產業結構繼續優化。前三季度,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1.4%,較去年同期提高2.3個百分點,高於第二產業10.8個百分點。工業生產基本平穩。前三季度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2%,較去年同期回落2.3個百分點。投資增速有所回落。前三季度,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同比增長10.3%,較去年同期回落5.8個百分點。其中民間投資增長10.4%,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4.8%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.6%。居民消費穩中有增。前三季度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.5%,較去年同期下降1.5個百分點。網上零售額增長36.2%,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25.7個百分點。消費價格基本穩定。前三季度,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.4%,較去年同期回落0.7個百分點;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%,降幅較去年同期擴大3.4個百分點;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.9%,降幅較去年同期擴大4.1個百分點。貨幣信貸平穩增長。9月末,廣義貨幣(M2)同比增長13.1%,較去年同期提高0.2個百分點。
(三)四季度及全年外貿形勢預測
四季度中國所面臨的外貿形勢依然嚴峻,外需疲弱、內需不振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共同影響中國外貿增長。
出口方面,世界經濟先行指標呈現放緩跡象,預示全球需求不足局面沒有明顯好轉。2015年9月,J.P。摩根全球制造業PMI降至50.6,是2013年7月以來最低值。同時,考慮到上年四季度出口基數較高,今年四季度出口實現較快增長有一定難度。
進口方面,中國工業生產、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呈現企穩趨勢,加強進口的政策效果逐步顯現,將對進口形成支撐。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蕩,繼續抑制進口金額增長。
綜合考慮,預計2015年全年中國出口規模將基本與上年持平,全年進口將呈現較大幅度下降,並拖累總體進出口出現下降。但從全球范圍看,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相對較好,降幅低於全球貿易平均降幅,也低永和農地貸款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外貿降幅。2015年前7個月,中國出口小幅下降0.8%,而歐盟、美國和日本出口則分別下降14.3%、5.4%和8.4%。預計2015年全年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有望繼續擴大。
2016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態勢分析
(一)外部環境
低增長局面難有根本改變。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尚未找到新的強勁增長點,全球勞動生產率增長減速,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。經過多年的政策寬松後,各國宏觀經濟刺激政策的積極效應普遍遞減,而負面影響上升,不少國傢宏觀調控陷入兩難境地。在全球經濟總體弱勢復蘇的大背景下,不同國傢之間經濟狀況的差異擴大。發達國傢經濟增速從低谷緩慢爬升,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增強;新興經濟體難以恢復到前幾年的較高水平,大宗商品價格下跌、資本外流等還可能加大其下行壓力。IMF預計,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僅略有提高,為3.6%。其中,發達國傢增長2.2%,較2015年上升0.2個百分點;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傢增長4.5%,較2015年提高0.5個百分點。
美聯儲加息可能引發國際商品和金融市場新一輪震蕩。隨著美國經濟逐步恢復,美聯儲加息時點日益臨近。美聯儲加息可能推動美元進入較長的升值周期,吸引國際資本回流美國,引發國際商品和金融市場深度調整。從歷史經驗看,在美元升值周期,大宗商品價格易跌難漲,新興金融市場往往經歷資金凈流出局面。新興經濟體在調整中首當其沖,一方面能源資源出口收入銳減,另一方面資金外流導致外匯儲備減少、貨幣貶值。目前不少新興經濟體經濟正處於困難階段,結構性改革進展遲緩,經濟增長動力欠缺,財政金融狀況比較脆弱,在美聯儲加息的沖擊下,部分國傢和地區不排除發生區域性危機的可能。
國際貿易格局發生重大變化。隨著自動制造、智能制造技術的快速發展,勞動力成本在制造業競爭優勢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,部分跨國公司出於貼近消費市場等考慮,從離岸生產轉向近岸、在岸生產,縮短全球供應鏈。與此同時,發達國傢推進“再工業化”戰略,國內生產能力提升。受這些因素影響,近年來國際貿易發展滯後於經濟增長,特別是發達國傢經濟增長對進口的拉動作用下降。在經貿規則領域,多邊貿易體制艱難推進,2013年底達成的“巴厘一攬子協議”尚在落實之中(見專欄二),多哈回合仍面臨較大阻力。全球范圍內自由貿易區迅猛發展,包括12個成員國的《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》(TPP)於10月5日完成實質性談判,一旦建成將成為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(見專欄三)。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形式,自由貿易區具有貿易創造效應,對促進成員間經濟融合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,但客觀上也可能產生貿易轉移效應,對成員國與區外國傢的合作造成一定沖擊。
(二)面臨的主要困難
國際市場需求不足。發達國傢投資活動低迷,對能源資源、中間產品、機械設備的需求不振,嚴重拖累投資品國際貿易增長。2012年至2014年,發達國傢投資平均增長1.3%,比2009年至2011年平均增速低8個百分點。在經濟低增長的環境下,發達國傢消費者對擴大消費支出態度較為謹慎,耐用品消費增長有限;新興經濟體經濟出現較大波動,收入增長明顯放緩,消費市場需求下滑,消費品國際貿易缺乏強勁的增長動能。WTO預計,2016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3.9%,仍將低於過去20年5%的平均水平。其中,發達國傢出口增長3.9%,發展中國傢出口增長3.8%。
中國傳統競爭優勢進一步弱化。近年來,中國勞動力、土地等要素成本延續上升態勢,嚴重削弱瞭出口企業競爭力。目前,廣東等沿海省份制造企業普通工人的月平均工資約為600美元,是部分東南亞國傢的2倍以上。如綜合考慮土地、能源價格等因素,成本差距還將進一步擴大。東南亞、南亞等新興經濟體承接出口加工產能轉移,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能力提升,在發達國傢市場對中國產品形成競爭和替代。2015年前8個月,中國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從2013年同期的47.7%下滑至46.7%,同期越南從7.0%提高到8.8%,印度從3.6%提高到3.8%。
貿易摩擦有所加劇。國際金融危機以來,市場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,一些國傢采取設置貿易壁壘等非常規手段搶占國際市場,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高發的勢頭一直沒有明顯緩解。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,金融危機以來,二十國集團成員出臺的貿易限制措施中,約80%仍在實施,影響全球4%左右的進口。中國一直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。據世貿組織統計,2014年世貿組織成員采取的所有貿易救濟措施中,涉及中國的超過30%。中國的鋼鐵、新能源等支柱產品成為遭受國外貿易摩擦的重點,對出口的影響有所加深。此外,還有一些國傢為取得競爭優勢,推動本幣大幅貶值,助長“貨幣戰”隱患。
(三)新的增長動力
新的競爭優勢正在積累。中國具備跨國化經營能力的企業群體日益壯大,更加註重品牌建設。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不斷提高,裝備制造業成為新的增長熱點。民營企業活力不斷迸發,積極向高端產業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拓展。中西部地區外向型產業鏈日益完善,外貿發展能力持續增強。跨境電子商務、市場采購貿易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外貿新型商業模式蓬勃發展。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數據顯示,2015年上半年,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42.8%,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7.3%。
對外開放進程深入推進。中國提出的“一帶一路”合作倡議、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進入實施階段,對外貿易與對外投資相互促進的局面正在形成,為外貿發展增添瞭新的動能。中國積極發展多雙邊經貿關系,截至目前已與22個國傢和地區達成14個自貿協定,並與有關國傢共同推進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》(以下簡稱RCEP)、中日韓自貿區、中國-東盟自貿區升級等談判取得進展。中國積極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,擴展上海自貿試驗區區域范圍,在廣東、天津、福建新設3個自貿試驗區,逐步推廣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成果,提高貿易便利化、自由化水平。對外開放的深入推進,為中國外貿發展營造瞭良好的制度環境。
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落實見效。2014年以來,針對進出口的不利形勢,中國政府出臺瞭多項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,在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、穩定人民幣匯率、推進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、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、改善融資服務、優化進口關稅結構、優化出口退稅率結構、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等方面做出瞭巨大的努力。隨著外貿穩增長各項舉措的逐步落實見效,中國外貿發展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優化,進出口企業的信心增強,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。
(四)2016年外貿發展形勢判斷
2012年以來,中國對外貿易連續4年處於個位數增長甚至更低的區間,這在改革開放以來還是首次。出現這一局面,有外部環境不利的因素,也與中國競爭優勢轉換、外貿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期有關。隨著廣大進出口企業轉型升級意識增強、進程加快,中國外貿有基礎、有條件渡過困難局面,在新的增長區間實現平穩健康發展。2014年,中國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額為12.4%,與一些發達國傢的歷史峰值相比仍存在差距。隻要外貿政策有力得當、企業主動調整轉型,2016年中國外貿增速有望繼續高於全球貿易增速,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將穩中有升。
圖 5 中國與美國貨物貿易增速比較
圖 6 中國和美國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所占份額比較
面對外貿發展面臨的復雜形勢,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擴大對外開放,鼓勵發展對外貿易,著力破解制約外貿發展的深層次矛盾,著力結構調整和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。相關部門將抓緊貫徹落實已出臺政策,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,減輕進出口企業負擔。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,提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、質量檔次和品牌附加值,促進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梯度轉移。加快推進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,帶動中小企業出口。繼續加強進口,發揮進口對國內產業技術升級和擴大消費的積極作用。不斷擴大對外開放,加強與經貿夥伴務實合作,為進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條件。
新聞來源http://finance.sina.com.cn/china/20151105/173023689297.shtml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